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网站地图
今天是: / 天气:
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丨“红领共富工坊”点燃乡村发展新引擎
发布时间: 2025-01-31 13:03
字号:[] [] []
打印 收藏 分享

  上杭是著名的革命老区,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老区人民、关心老区发展,先后12次来杭调研视察。二十多年来,上杭老区人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,艰苦奋斗、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、阔步前行,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为进一步激励全县干群奋进新征程、建功新时代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杭实践中奋勇争先、再上台阶,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点县。上杭县融媒体中心推出“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”大型系列报道,今天推出系列三:《“红领共富工坊”点燃乡村发展新引擎》。

  在城区不少农特产品的店铺里,多重口味的豆豉酱摆满货架,是当地百姓和外来游客的抢手货。上杭豆豉已有200多年历史,借着红色旅游的东风,豆豉成为致富“金豆子”。

  【记者 方琳:大家想知道这样的致富金豆子它出自哪里,是怎样出产的吗?那就跟我一起来去看一看。这里是距离城区20多公里的庐丰畲族乡太古村。现在准备到张兴招的家中,一起去看看吧。】

  制作豆豉这门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,张兴招从小就耳濡目染,后面跟着父亲学习制作,如今他是当地有名的豆豉制作师傅。过去因路途、车费等原因,张兴招卖豆豉都是靠赶集或者走村入户售卖,耗时耗力。

  【庐丰畲族乡太古村村民张兴招:现在可以了,价格很稳定,又更有生意了。以前更辛苦,要自己拿去卖。现在更稳定了,他们可以上门来拿。】

  张兴招说的这份保障来自丰乐村的“畲味小菜”共富工坊。这个工坊离张兴招家很近,10来分钟的车程。工坊以保护价对张兴招家的豆豉进行收购。有时张兴招送豆豉到工坊,有时工坊会上门取豆豉。

  丰乐村的“畲味小菜”共富工坊成立于2023年9月,合作方是有12年食品加工经验的黄杭龙。

  【退役军人、上杭畲煊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黄杭龙:因为上杭的农副产品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土特产,那我们在进行制作跟销售的过程当中,也能打造一些品牌,包括能带动当地村民、农民的收入。】

  一方有供应渠道,一方有产品需求,双方一拍即合,成立了“畲味小菜”共富工坊。瞄准市场需求,工坊将传统豆豉与当地的萝卜干、牛肉、猪肉等按照不同方法调制成4款各有风味特色的辣酱产品。

  【记者 方琳:目前我们这个酱菜一天可以生产多少瓶?】

  【退役军人、上杭畲煊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杭龙:目前的话我们酱菜一天能处理的能力是在两千瓶左右。然后未来的话应该是可以屯到一个4000瓶左右。主要是销往县城里面各土特产店,然后还有企业单位的伴手礼,然后有尝过我们畲味小菜的外来客户的回购率。】

  在丰乐村这个“畲味小菜”共富工坊里,除了豆豉酱生产与销售外,当地生产的麦芽糖、金花茶以及具有畲族风情的文创产品在这里均有展示和销售。

  【庐丰畲族乡丰乐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蓝丁发:我们丰乐是典型的民族村,一直有萝卜、芥菜、豆豉的产品基础。我们把农副产品向商品化,增加它的附加值。所以我们才会去做这个共富工坊,因地制宜,这个首先是构思。第二,做这个共富工坊,我们也是出于盘活村集体资产。第三,就是给农民解决就业,直接的就业。第四可以说是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。我们这个共富工坊成立到现在,前前后后接待了来交流学习的团队六十多批,人次也已经达到一千八百多人,来的人也带动了我们当地的很多特产的销售。像麦芽糖销售、金花茶的销售以及我们客家水酒。我们也想通过这个能进一步打造丰乐的文旅,以及农产品,提升农产品的销售跟知名度。另外一个就是通过这些增加了我们集体收入,我们集体收入,主要像我们丰乐幸福院,是庐丰唯一的一个五星级的幸福院,所以我们这边提供中餐、晚餐以及送餐,我们关键的就是提供运营的保障。我们集体收入以后也是用于这些民生支出。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公共的路灯,水,以及提供公益性岗位,这个都是我们用共富工坊的成果,然后用于民生支出,达到全民共享。】

  正如丰乐村党支部书记蓝丁发所说,共富工坊通过盘活村闲置资产、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,直接带动一些村民就业,带来金花茶、麦芽糖等延伸销售和拓展文旅产业,增加了集体收入,而这些收入用于村集体建设,对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。

  【庐丰畲族乡丰乐村村民 李全华:整个县来讲,幸福院的长者食堂是坚持的比较好的一个,我们是坚持了好几年了。】

  【庐丰畲族乡丰乐村村民 李全永:门前的水渠现在看很漂亮了,水也很清澈了。】

  【庐丰畲族乡丰乐村村民蓝录春:经济发展好,大家都过得很好,我也过得很舒服、很好。】

  2001年,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、省长的习近平来到了庐丰农业示范园区调研。他强调,要大力推进农村市场化,有了市场化才能推进产业化。多年来,我县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,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,夯实农业基础设施,促进农业产业化。如今,不只是庐丰畲族乡,我县已有多个乡镇盘活现有闲置党群服务阵地、闲置房屋土地等“小平台”,将极具当地特色的产品通过企业、人才等经营主体打造成富民强村的大产业。目前,我县共成立了32家“红领共富工坊”,涵盖现代农业、预制菜、物流配送、乡村文旅等多个生产领域,带动从业人员1.6万余人,吸纳低收入农户3463名,人均增收3257元,推动村均增收5万元以上。畲味小菜、林下中草药、蛟潭高山茶……一批批具有乡村特色的产业正在慢慢发展起来,实现了村民增收、企业增效、集体增富。(记者:赖丽琼 方琳 袁宏珍 陈伟韬)

  编辑:兰秀清  编审:薛晓兰  监制:林斯乾  总监制:陈盛华

主管: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主办:上杭县融媒体中心地址:福建省上杭县北大路83号
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7-3132762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举报电话:0597-3293705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wgzxsh@163.com

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31203号闽ICP备14012025号闽公网安备 35082302000168号

Copyright © 2012 - 2016上杭新闻网站长统计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热线:0597-3132762